中草药历史渊源
       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,目前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,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,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、研究和总结,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。
中药主要由植物药(根、茎、叶、果)、动物药(内脏、皮、骨、器官等)和矿物药组成。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,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。目前,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,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,更是数不胜数。经过几千年的研究,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——本草学。
人参
9
 
性味:味甘、微苦,性温、平
归经:入脾、肺经
功效: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,安神
主治:用于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脾虚食少便溏,气短乏力,肺虚喘咳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久病虚羸,惊悸失眠,阳痿宫冷;心力衰竭,心原性休克。
三七
4341
 
性味:甘、微苦,温。
归经:归肝、胃经。
功效:散瘀止血,消肿定痛。
主治咯血,吐血,衄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胸腹刺痛,跌扑肿痛。
绿茶
1
 
性味: 性微寒、味甘、味苦
归经: 入心经、肺经、胃经
功效: 清头目,除烦渴,化痰,消食,利尿,清热解毒
主治:高血压病;口疮;咽痛;痈疖肿毒。
灵芝
3
 
性味:性平,味甘。
归经:归心经、肺经、肝经、肾经。
功效:具有补气安神、止咳平喘、延年益寿的功效。
主治:用于眩晕不眠、心悸气短、神经衰弱、虚劳咳喘。
桑椹
5
 
性味: 寒,甘、酸,
归经: 归心、肝、肾经
功效: 补肝益肾、生津润燥、乌发明目等功效
主治: 阴亏血虚,阴虚消渴,津亏口渴,眩晕耳鸣,肠燥便秘。
玉竹
451
 
性味:甘,平。
归经:归肺、胃经。
功效:滋阴润肺,生津养胃。
主治:用于阴虚燥咳,烦渴口干,内热消渴。
 
黄精
huang
 
性味:味甘,性平。。
归经:归脾、肺、肾经。
功效:补气养阴,健脾,润肺,益肾。
主治用于脾胃气虚,体倦乏力,胃阴不足,口干食少,肺虚燥咳,劳嗽咳血,精血不足,腰膝酸软,须发早白,内热消渴。
 
金银花
7
 
性味:性甘、寒。
归经:归肺、胃经。
功效:清热解毒,消炎退肿。
主治外感风热,温病发热,痈肿疮疡,咽喉肿痛,热毒痢疾。
云芝
8
 
性味:味甘,性平。
归经:归心、脾、肝、肾经。
功效:有健脾利湿,清热解毒的功效。
主治:用于湿热黄疸,胁痛,纳差,倦怠乏力。
 
罗汉果
2
 
性味:味甘,性凉。
归经:归肺、大肠经。
功效:清热润肺,利咽开音,滑肠通便。
主治:用于肺热燥咳,咽痛失音,肠燥便秘。
 
石斛
4
 
性味:味甘,性微寒。
归经:归胃、肾经。
功效:益胃生津,滋阴清热。
主治:用于津伤口渴,食少便秘,虚热不退,目暗昏花。
 
薄荷
441
 
性味:味辛,性凉。
归经:入肺、肝经。
功效: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透疹,疏肝行气。
主治:风热表证,头痛目赤,咽喉肿痛,麻疹不透,风疹瘙痒。
绞股蓝
未434234343标题-1
 
性味:微甘;性凉。
归经:归肺;脾;
肾经
功效:益气健脾,化痰止咳,清热解毒。
主治:体虚乏力;虚劳失精;白细胞减少症;高脂血症;病毒性肝炎;慢性胃肠炎;慢性气管炎。
 
虫草
未434标434题-1
 
性味:味甘,性平。
归经:、肾经。
功效:补肺益肾,止血化痰。
主治:用于久咳虚喘,劳嗽咯血,阳痿遗精,腰膝酸痛。
 
川芎
未43434343标题-1
 
性味:辛,温。
归经:归肝、胆、心包经。
功效: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
主治:用于月经不调、胁痛、胸痹、疮疡肿痛、跌打损伤、头痛、风湿痹痛。
当归
未434324标题-1
 
性味:味甘、辛,性温。
归经:归肝、心、脾经。
功效: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主治:用于血虚萎黄,眩晕心悸,月经不调,经闭痛经,虚寒腹痛,风湿痹痛,跌扑损伤,痈疽疮疡,肠燥便秘。
 
川贝母
43434未标题-1
 
性味:味苦、甘,性微寒。
归经:经。
功效:清热润肺,化痰止咳。
主治:肺热燥咳,干咳少痰,阴虚劳嗽,咯痰带血。
 
太子参
未333标4343题4343-1
 
性味:味甘、微苦;性平。
归经:归脾、肺经。
功效:益气健脾,生津润肺。
主治:用于脾虚体倦,食欲不振,病后虚弱,气阴不足,自汗口渴,肺燥干咳。
天麻
4434
 
性味:味甘,性平。
归经:归肝经。
功效:平肝息风止痉。
主治:用于头痛眩晕,肢体麻木,小儿惊风,癫痫抽搐,破伤风。
 
五味子
未标4343题5454-1
 
性味:味酸、甘,性温。
归经:归肺、心、肾经。
功效: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
主治:用于久嗽虚喘,梦遗滑精,遗尿尿频,久泻不止,自汗盗汗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心悸失眠。
 
枸杞
未标43434题-6561
 
性味:味甘,性平。
归经:
肝经肾经
功效:滋补肝肾、益精明目。
主治:虚劳精亏、腰膝酸痛、眩晕耳鸣、内热消渴、血虚萎黄、目昏不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