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 言
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,它包括防重于治,未老养生的治未病思想;天人合一,形神一体的整体观;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;动静结合的恒动观和养生方法中的辩证观等方面内容,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。通过对人体福进行科学调养,体质生命健康活力。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,调摄,调剂生活方法,从而达到保养身体,减少疾病,增进健康,延年益寿的目的。
俗话说: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病入骨髓者也并非一时半刻所形成,是日积月累对健康不加以重视的最终结果。平时我们的身体出现小的不适症状不加以治疗,当有一天突发重疾的时间再去寻医问药怕是为时已晚,就算是神医在世也难有回天之力。
代谢症候群
代谢症侯群包括心脑血管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等慢性病的亚健康状态。目前西医针对这一类疾病仅是治疗单一症状,无法达到整体性改善。在中医药中,此类疾病属于“湿阻、痰浊、肥满、眩晕、消渴、胸痹”等范畴。《素问 • 奇病论篇》曰:“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,肥者令人内热,故其气上溢,转为消渴。”
肝肾亏虚型
老年人肝肾易于亏损,常患此病。主要表现在关节有酸痛感,疼痛部位劳动时加重,休息时减轻,常反复发作,兼头晕耳鸣,目昏易干。可用枸杞子、菊花、生地、熟地、茯苓、麦冬、石斛、山药、乌梢蛇治疗。
瘀血阻滞型
主要表现在骨关节部位关节病,痛有定处,动则加剧,痛剧不能侧转,痛处拒按。治疗上以活血瘀、理气止痛为主,可选用桃仁四物汤:桃仁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、水蛭、三七、地龙、党参、蒲公英、红花治疗。
风寒湿阻型
主要表现在各骨关节疼痛,疼痛有沉重感,常逐渐加重,静卧可缓解,遇阴雨天疼痛加剧,转侧困难。治疗上以祛寒行湿、温经通络为主,可选用姜活、姜黄、当归、黄芪、赤芍、防风、桑枝、桂枝、葛根、独活、威灵仙治疗。
神经系统退化
神经系统退化俗称老年痴呆症,包含了阿兹海默病、帕金森综合症、脑萎缩等十余种疾病。是由大脑和脊髓细胞神经元丧失造成的,这些细胞一旦死亡,不会再生。70岁以上的老人,每年都有1%的脑神经退化,每年全球都有5000万人患神经系统退化,一旦患上,存活时间不超过7-10年,而且至今没有任何有效根治药物。从中药角度,神经系统退化病虽在脑,根源却在心、脾、肾脏,曰:“脑为髓之海,肾精不足则志气衰,不能上通于心,故迷惑善忘。”现代表观遗传学也发现,气郁和气虚体质往往和神经系统疾病有密切联系。
针对神经系统退化,珠海天然药物研究所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,利用药膳搭配新型营养素开展预防和治疗工作。通过中草药调理气血亏虚、瘀血内阻、脾肾两虚、心肾不交,搭配磷脂酰丝氨酸、神经酸、伽马氨基丁酸等脑细胞激活剂进行治疗。在我国,对神经系统退化的重视远不及发达西方国家,需要引起每个人的重视。
女性激素失调
激素失调是女性健康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,在荷尔蒙的正常分泌下,体内保持着一个自动调控的平衡状态,骨骼、心脏、大脑、血管、皮肤都处于正常代谢,这个年龄生病的几率很少,各器官都处于最佳状态。在35岁之后,由于体内荷尔蒙不断减少,加之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,一系列的亚健康状态也随之而来。中医认为,女性健康与气血有关,激素调节也往往与气虚、阳虚、气郁等多种体质偏差有关,长期不调容易出现月经不调、乳房肿块、卵巢囊肿、子宫肌瘤等多种疾病。进入七七四十九岁后,任脉虚,太冲脉衰少,心肾虚,造成更年期综合症,中医称其为“绝经前后诸症”,易出现烦躁易怒、心悸失眠、骨质疏松等症状。应当采用药膳养气血、扶正固本的方法进行保养。可用百合、生地、枸杞、酸枣仁、五味子、阿胶、玫瑰和桃仁药材等进行调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