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的起源和发展
古代中医药知识的起源和积累如同人类是从猿进化成现代人,从符号文字进化成现代汉字一样。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:“古代人一有病,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,那样尝一点,吃了有毒的就死,吃了能饱肚的就成食物。有的吃到了对症的就好了起来,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。这样的积累下去仍有草创的记录。后来渐渐扩充成为庞大的本草书。
(一)氏族社会时期(公元前3000年~2200年)——三皇奠基针砭医药
——三皇奠基针砭医药
伏羲创八卦
1
 
伏羲创八卦,制针砭,萌生医药理念。 
神农尝百草
2
 
 神农尝百草,辨药食,开启医药应用。
黄帝著内经
5
 
黄帝著内经,定药性,奠基医药理论。
桐君采药
4
 
桐君采药,悬壶济世,为人民药学始祖。
(二)奴隶社会时期(公元前2200年~公元257年)
五帝立业,洪水、巫术阻滞医药发展
洪灾阻碍医药发展
未标4343题-1
 
尧舜盛世,但漫漫洪灾阻滞医药发展
掌握酒的特性和发酵技术
未112标4343题-1
 
禹平洪水、戒旨酒,说明发酵技术和酒的特性当时已经掌握。
商代伊尹以本草作汤饮
未标题4343-1
 
商代伊尹以本草作汤饮,首开复方煎剂的先河。
周代八百年,巫医合流
未标题3232-1
 
周代八百年,巫医合流,神鬼迷信使中医药发展再次受阻。
(三)封建社会时期(公元257年~1912年)
——医巫斗争、医药分流、药业发展、药典萌生
战国西汉时代
7
 
战国西汉时代,神医扁鹊,宣战巫医,药业拓展,当时《神农本草经》载药365种。
东汉三国时代
9
 
东汉三国时代,仲景伤寒,华陀麻沸,内外分科。
隋唐五代时代
未标22题4343-1
 
隋唐五代时代,医药分流,炼丹兴起,制药发展,药典萌生,当时《本草经集注》载药730种。
宋元时代
32221
 
宋元时代,药局制度确立,境内外药物交流发展鼎盛,宋代唐慎微著《证类本草》载药达1748种。
明朝时代
8
 
明清时代,明代李时珍著《本草纲目》载药1892种,为世界药学巨著
清朝时代
12457题-1
 
清代赵学敏著《本草纲目拾遗》增药716种。
(四)新中国时期
新中国成立后,医药分科,发展药学教育、成立中药大专院校和中药研究院所、培养大批人才。中药按成份、制剂、质量、药理、临床等分科深入研究,均取得突破性进展,中药学事业蓬勃发展。1953年制定《中国药典》,1963年第二版起专门将中药列为第一部,并出版了《中药志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共收载中药5767种。《原色中国本草图鉴》收载彩绘中药5000种。《中国民族药志》收载民族药1200种。另外,还编写了《生药学》、《中药材品种论述》、《中药研究文集》、《中药鉴定学》、《中药炮制学》、《中药化学》、《中药药理学》、《中药制剂学》、《中药生物工程学》、《中药分子生物学》等专著。新编《中草药大典》共汇集中草药12807种,其中药用植物11156 种、药用动物1581种、药用矿物80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