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的起源和发展
古代中医药知识的起源和积累如同人类是从猿进化成现代人,从符号文字进化成现代汉字一样。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:“古代人一有病,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,那样尝一点,吃了有毒的就死,吃了能饱肚的就成食物。有的吃到了对症的就好了起来,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病痛的药。这样的积累下去仍有草创的记录。后来渐渐扩充成为庞大的本草书。
(一)氏族社会时期(公元前3000年~2200年)——三皇奠基针砭医药
——三皇奠基针砭医药
+ 查看更多
(二)奴隶社会时期(公元前2200年~公元257年)
五帝立业,洪水、巫术阻滞医药发展
+ 查看更多
(三)封建社会时期(公元257年~1912年)
——医巫斗争、医药分流、药业发展、药典萌生
+ 查看更多
(四)新中国时期
+ 查看更多
新中国成立后,医药分科,发展药学教育、成立中药大专院校和中药研究院所、培养大批人才。中药按成份、制剂、质量、药理、临床等分科深入研究,均取得突破性进展,中药学事业蓬勃发展。1953年制定《中国药典》,1963年第二版起专门将中药列为第一部,并出版了《中药志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共收载中药5767种。《原色中国本草图鉴》收载彩绘中药5000种。《中国民族药志》收载民族药1200种。另外,还编写了《生药学》、《中药材品种论述》、《中药研究文集》、《中药鉴定学》、《中药炮制学》、《中药化学》、《中药药理学》、《中药制剂学》、《中药生物工程学》、《中药分子生物学》等专著。新编《中草药大典》共汇集中草药12807种,其中药用植物11156 种、药用动物1581种、药用矿物80种。